Skip to content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香港與內地文化的衝擊與融和

    招祥麒

    國家自改革開放至今四十年香港與內地文化交流的軌跡,大概可用「一脈相傳,相互影響,由疏而密,衝擊融和」十六字形容,而以九七香港回歸為分水嶺。九七之前,香港文化在內地「引進來」的大勢下,北向的影響較大;九七之後,相互交流的日益頻繁,有出現矛盾碰撞,彼此排擠的現象,但總的是流向大融和之勢。

    必須承認,雖然香港回歸已經二十年,但仍有部分港人對「一國兩制」存在誤讀誤解,少數人甚至通過攻擊內地體制來製造港人對「一國兩制」的疑慮,這都不利於港人對國家的認同及建立穩定和諧的社會。

    中國近四十年的經濟發展舉世矚目,但由於幅員廣大,沿海城市與邊陲村落的差異極大。可以說,內地有極高文化素質的,也有相對樸野的。中國鐵路和公路網發達,使得邊陲村落的人都有機會享受城市的文明設施,這應是民族之幸。試想,一些村落同胞到港,在家時是以天地為棟宇的,四野無人,廁所不足,小孩子不隨便撒尿才怪。旅遊香港,人生路不熟,小朋友嚷著尿尿——且就路邊解決,在家鄉何等自然,但在香港便遭敵視了。尿尿如是,地鐵內進食如是,至於旅遊購物,搶購奶粉,甚至於沙灘紮營夜宿等等,影響了市民生活,佔用了港人設施。這原本可在政策措施上解決,可惜政策未出爐,「蝗蟲」與「香港人是狗」的言論一出,矛盾加深而引致零星的行為衝突了。

    畢竟,基於同為中華民族血濃於水的情感上,相對於矛盾衝突,我們可以找到更多例證,說明兩地人民間的相浹融和。

    1991年5、6月間,國內共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生水災,5個省、自治區發生嚴重旱災。單是安徽和江蘇兩省,受災人口高達9,000多萬人,經濟損失慘重。香港政府撥款5,000萬港元賑助華東災區,全港隨即掀起捐贈救助的熱潮。據有關方面統計,短短十天時間,香港的賑災籌款總額已達到4.7億多港元。

    又如2008年5月汶川八級大地震發生,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公里,造成69,227人死亡,四川、甘肅、陝西等省的災區直接經濟損失慘重。香港先後派出消防處、食物環境衛生署及政府飛行服務隊等前赴四川救災,並於地震發生一天後緊急調撥3.5億港元,之後陸續追加,連同香港賽馬會和和民間捐款,香港特區共投入100億港元支持四川重建。

    這都證明是同根同源的效應。

    (作者為陳樹渠紀念中學校長,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