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祥麒
直資議會為了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近日舉辦了一個大型的科學講座。講座的主講嘉賓是人工智能權威學者、現任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院士。
譚院士調職中聯辦之前,是中國科學院的副院長,主要從事影像處理、電腦視覺和模式識別等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擁有多個學術銜頭。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該院在評價他的工作時稱:譚鐵牛是模式識別領域的國際頂尖學者,他的學術貢獻為其所在學科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其科研成果在許多重要的領域得到了實際工程應用)、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以及巴西科學院外籍院士,也是英國多所大學的名譽博士。
中國科學院是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諮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譚院士能成為副院長,面對近七萬職工、在學研究生超過五萬人的龐大組織,除本身具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外,他的人事管理和組織能力自然也相當了得。
這次講座假拔萃女書院舉行,來自四十五所中學,三十多位校長與六百位師生出席。譚院士以「科技發展與未來社會」為題,圍繞科學與技術的內涵和關係、世界科技發展的歷史進程、世界科技發展新態勢及未來社會展望四個方面作了系統的介紹。出席者固然以高中學生為主,但隨隊的老師,及有興趣而來的校長亦多,這構成演說者的一個難點——如何充份照顧知識層面差異頗大的聽眾。然而,譚院士準備充足,資料豐富,通過大量照片、分析圖表、錄像,以至電影選段,深入淺出,發人深省,說話時徐疾有度,聲調抑揚,語言幽默風趣,吸引力自然大增。筆者觀察到,在場的每一人,都是凝神貫注的。演講部分結束,筆者主持問答環節,原先的設計是派發「問題紙」,以方便不善於在眾人面前表達的人士。開始時,筆者試問台下有否即場發問,結果是舉手者眾,為了照顧全場,當譚院士回應第一個問題以後,筆者只能按前後左右中按區的讓同學發問,其間工作人員又陸續送上問題紙,情況非常熱烈。嘗言道:善學不如善問,不要小看高中學生的科學知識,他們發出的問題也令譚院士讚嘆;其中一位女同學發問後,譚院士竟說她頗有女特首的識見。
最後,譚院士指出:科技的發展將使未來社會更加綠色、更加健康、更加智慧、更加安全、更加便捷。他鼓勵同學留意科技發展對未來社會的影響;及早認識,對將來升學和就業都有助益。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具前瞻性的科學講座,理論與實踐兼備。「知識就是力量,科技決定未來(The more scientific knowledge you possess, the more competitive you will become ) 」譚院士這樣總結發言。香港學界正積極推動STEM教育,筆者期待更多像譚院士的權威學者,能推動科學普及的工作,引領潮流,讓莘莘學子受惠!
(培僑中學校長,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