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參觀科技企業有感

    關穎斌

    筆者最近有機會與一批校長到距離我們不遠的深圳,參觀两大世界級的國內企業的總部,此行獲益良多。

             其中一所參觀的企業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研發機構之一,該公司將研究成果應用於醫學健康、農業科技、資源保存等,推動基因科技成果轉化,利用基因科技改善人類生活質素。另外一所企業則是全球最大的互聯網服務企業之一,公司以通過互聯網服務提升生活質量為使命,開發了很多產品。該公司除了提供大家智能電話中下載的家喻戶曉的社交軟件,還開發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繳費的軟件平台,使用戶可以通過流動電話辦理社保、地稅、出入境業務、加油和公積金服務等。而近年,該公司更開發學校管理平台,方便老師、同學與家長的溝通;以及利用大數據實現交通管理,使中國內地的城市成為智慧城市。

             這兩間內地國際級企業都有共同的特點:

     其一:    企業領導人有國際視野與超前的眼光,能趕上科技發展的快速列車,不斷創新求變,積極面對世界級的競爭。

    其二:    投入科研的資源與資金比例相當大,其中有企業超過50%的人員為研究與發展人員,而且產品是自行研發的居多,取得專利,建立自己品牌,附加產值潛力很大。

    其三:    建立數據庫系統,在大型複雜的數據中增強提取知識的能力,進而加快科學和工程的開發,不單提高企業競爭力,也保障國家安全。

           反觀香港發展科技產業已有多年的歷史,但似乎和鄰近地區的發展一比,就略遜一籌。如果政府真的以發展科技為香港的重要目標,就應審視整個科技發展政策是否到位,是否需要加大投資,強化扶持中小企業的力度。

       眾所周知,發展科技,人才是首要因素。近年香港在基礎教育中的加強科技元素的方向是正確的,值得讚許。 當中一系列的計劃,包括分別向中小學提供一筆過STEM津貼等等。但這中間還有幾點需要進一步的改善:一、重新檢視現在初中、高中科目課程,包括電腦與資訊科技教育的課程與課時,適時更新;二、高中理科科目的內容也需要適時調節,與時並進;三、增加同學修讀完整理科組合的機會,包括生物、物理與化學,穩固同學基礎,其中理科的跨學科概念的掌握也是相當重要的;四、積極擴闊同學的視野,有機會應支持同學到鄰近地區高科技企業參觀與學習,觸發對科技學習的嚮往,也了解發展機會,明確自己的目標。

    科技發展除了策略性安排外,還需包括基礎教育對有關內容的整體規劃,這樣才能使香港掌握未來,領導未來。         (作者為漢華中學校長,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