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祥麒
最近應一所學校的邀請,以「夥伴合作」為題,為教師作專題演講。事前,該校林校長與我溝通,建議「引入事例以闡釋同事間的分工行事中如何包容及處理矛盾,做到為大局互相合作;如何為領導層和中層領導的承傳接棒,及漸次賦權前線老師作更多承擔。」
林校長的要求促使我反思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由基層教師,升任中層管理,再升任副校長、校長,在不同的崗位都面對不少困難和危機,單打獨鬥艱難度過的確是有的,但大多時,都是通過「夥伴合作」,在團結就是力量的情況下,將問題解決。《詩經˙秦風˙無衣》兩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戰國時代,秦國之所以能一統天下,就正因士兵高昂的戰意與團結精神。任何學校要持續發展,都需要共同目標的戰友,摒棄個人矛盾,為大局而努力。
過往我處理過的危機事件,參與的同事不單緊守崗位,且能於重要時刻,互相補位,讓我能專心應對校董會、教育局、傳媒和家長等。學校危機小組的有效運作,絕對是平日同事間工作上的默契而得,否則,危機一來,不是孤立無援,便是錯漏百出,更甚者,互相推卸責任,衍生出的後果,比原初的更不堪想象。
當教師的,都是專業的知識份子,面對同一件事,各有各的思想和看法。如何不予統一,很難建立有共識的團隊。能出現有共識的團隊,就意味著大眾都須放棄自己的部分或全部想法,接受不同意見,容納彼此的矛盾。
為了更好的思想互動,我分別請領導層、中層管理及基層老師自我檢視。
從學校領導的自我檢視,我提出三點:是否有為學校定立發展方向,並致力完成?是否能掌握學校團隊的特性,公平且有效率地分配工作,並負起所有責任?是否能持續地調動起團隊的自發性和積極性?
依我個人的體會,與部屬相處融洽的好校長,並不一定是傑出的領導人才;理想的校長要像老師一樣耐心指導部屬,部屬則像好學生一樣用心學習;只教部屬一次,他便能舉一反三,把工作做好,這種人才不多見,多數是,經過好幾次失敗,才能夠掌握;激勵或責備的方法,都無法解決讓部屬動起來的根本問題……
至於中層管理的自我檢視,我也提出三點:你是否願意在校方適當放權後,作更大的承擔?你是否能廣弘視野,吸納外間的優點,以改變現狀?你是否樂於參與共同決策,並致力讓相關決策落實?
同樣,我向基層教師提出三問:你是否能持續地「溫故知新」?當校方授以你空間時,你準備好沒有?你是否樂於與人協作?在自我完善的路上,讓他人查問你的進度,評核你的結果?
我想,當學校每一位持分者,都能好好反思,不忘教育初衷,以學生的利益、學校的利益為大前提,彼此協作,謀求共識,一切事都好辦!
(作者為陳樹渠紀念中學校長,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