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華
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巳於3月26日塵埃落定,林鄭月娥獲777位選委支持,得票率達66%而成為第五任特首,但教育界人士都會不約而同地在談論新的教育局長將會是誰。
林太的46頁選舉政綱展示了香港的前景和機遇:香港已連續22年獲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2016年「全球最具競爭刀的經濟體」,可稱為「最安全城市」之一;她提出香港要抓緊國家「一帶一路」機遇,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成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建立專業服務品牌,發展創科及創意產業;政府要充份發揮「促成者」及「推廣者」的角色;在「培養人才」方面,她提出成立「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在管治方面注入新風格,包括「公眾參與、與民共識」、「廣納賢能、用人唯才」等理念。
在教育方面,她提出「優質教育」、「專業領航」、「全面檢視」、「簡政放權」等理念;在全面檢視教育方面,林太提出强化學生的多元發展,檢視現時的課程安排,加强推動STEM教育、把中史成為初中的獨立必修科,推動職專教育作為文法學校外的另一選擇;她更提出成立「兒童事務委員會」及提升「青年事務委員會」的層次。
林太提出要增加教育開支,希望從現在的3.4%增加至4%以上。:她更提出當選後會即時增加每年50億的教育慣常開支,用以改善中小學教師編制,把短期合約教席轉為常額教席等,增加對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支援,改善學校的硬體及軟件建設等等。但是這龐大的新資源如何善用,正需要諮詢教育界前線,以免引起「民怨」。
新特首林太的上任,正是香港回歸二十年,教育制度及政策的全面檢視正是當務之急。自從局長問責後,甚麼以前「教育統籌委員會」及「教育委員會」已失去原有製訂教育政策的角色,教育發展缺乏長遠規劃;而教育局長更是「無兵司令」,局長決策者衹有一人,而執行者卻是一個龐大的官僚體系,加上教育局長不熟識教育專業,教育問題往往被政治化,遠者如「國教」事件,近者如小三系統評估,都令教育局疲於奔命、處於被動;所以委任適當人士擔任教育局長更是重中之重,重新檢視教育規劃及高中課程的實施亦是當務之急。在政綱結語中,林太的抱負是「讓孩子在啟發和具創意的關懷環境中健康、愉快成長」,「讓年青一代有機會各展所長、創造美好人生」,我們期望新教育局長能把林太的政綱及抱負付諸實踐,在處理教育問題上表現專業問責。
(作者為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榮譽執行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