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小一入學面見:小孩內向怎麼辦?(上)

    徐區懿華

             每年踏入6月,K2家長都會十分疲累,要覓得對孩子來說最合適的學校,絕非易事。不但要安排時間出席各校的簡介會,也要按各校不同形式的報名表要求,申報入學資料。唯恐稍有差池,影響入學機會。但最令人崩潰的,就是孩子臨場失準,不能發揮平日的水準。對內向小孩的父母來說,面試更是對父母和孩子的一場巨大考驗,而且一般都可預計結果會未如理想。

             小孩天生內向或外向,並不是父母可以控制的因素,也不一定跟遺傳有關。身為三個內向孩子的母親,筆者有第一身感受。熟知學校情況,明白入學面試必須靠孩子自己,「勉強無幸福」。幸而,最後也有合適的學校取錄。孩子太內向,不單入學面試會較輸蝕。如果不處理,將來入學後,學習上、人際關係上較被動亦是預計之內。用合適的方法導引孩子更主動、更合適地表達自己,對他未來各方面的發展有很多的好處。故此育有內向小孩的爸媽,也宜及早主動為孩子提供有利的環境和使用合適的方法,一步一步幫助孩子建立信心,加強主動性。

            內向小孩的父母,一般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一些性格特質。例如:嬰孩時期只粘着父母或熟悉的家人、非常安靜不需成人陪伴或時刻離不開成人兩個極端、在幼稚園中不愛跟其他小朋友交往、沒有要好的朋友、不愛跟着大伙兒唱歌跳舞等、家裡有客人時顯時不安或哭鬧搗蛋等,都是一些常見的情況。撇除有特殊學習需要的例子,上述情況都可以透過家長積極介入獲得改善的。

            嬰孩時期的孩子就需要多接觸不同的人,包括成人和其他嬰孩。到孩子懂得說話,在見親友前,可以在家先教孩子介紹自己。見到親友時,也可不用急着要求孩子叫人,可由父母或請親友介紹自己,再請孩子介紹自己及跟各人打招呼。孩子不一定願意,家長也不需要覺得尷尬或催迫孩子叫人。家長必須有耐心,有些小孩可能一兩次或幾個月後就願意做,也有些可能要好幾年時間去踏出第一步。這個過程家長如果沒有耐心,或催迫或責備小朋友,必然弄巧反拙,令孩子更退縮。孩子未準備好,家長若無其事就可以了。 (作者為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