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祥麒
我習慣在農曆新年撰寫春聯,在學校的楹柱和家門張貼;今年也不例外,我以「己亥」二字嵌入寫成一副「鶴頂格」的對聯,聯曰:「己土居中新籌繼勝;亥年算永益壽延禧」。「己」,在五行中屬「土」,五行相生之順序為「木火土金水」,「土」處「中央」位置;居中者,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新」,此處作動詞,革新之意,即在原謀略之上進行革新,以持續取得勝利。「亥年算永」,典出《左傳》,大意說春秋時代晉國大臣師曠算出絳縣老人之歲數為七十三,太史趙則說「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數也」,士文伯解開「亥」字之謎,謂老人共活二萬六千六百六十日,亦是七十三歲。後世以「亥算」作為祝壽典故。「永」,長久也。由「亥年」算出年歲的長久,引出「益壽延年」之意,不單止「延年」,更進一步是「延禧」。「禧」者,福祉、吉祥之意。
同時,我又寫了一首詠豬的詩,題為《己亥新春詠豕》:
長欽子夏識,古史辨無遺。己土恆載物,亥水潤有時。吐語迎春吉,揮翰墨淋漓。生肖何所屬,詠豕乃相宜。我非留長孺,立名不在斯。長喙列參軍,稱伯魯津奇。畜以食死士,恢復志所施。買肉東家鄰,母教垂芳徽。剛鬣處卑穢,青史留談資。念此當努力,年邁莫可追。
詩要扣題,自然圍繞「己亥年」和「豕」著墨。全詩分四解,前四句一解,以「己亥」落想,從欽佩子夏辨史的卓識寫起,《呂氏春秋˙察傳》記載孔子的學生子夏前往晉國途經衛國時,聽到有人讀到史書的一句:「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指出怎會是三豕渡河呢,「三豕」應該是「己亥」,因「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所以產生錯誤。其後證實子夏的判斷正確。「己」,在五行中屬土,土能載物,「亥」則屬「水」,水能潤物。第五至第八句二解,說新春伊始,吐語吉祥,揮翰作詩,也就不妨以本年生肖——豕為歌詠的對象。第九句至第十四句三解,舉述與豬相關的幾個典故:司馬遷《史記˙日者列傳》記留長孺以相豬立名;崔豹《古今注》說「豬一名長喙參軍」;《太平御覽》引《符子》說燕昭王所畜養的大豕化身為魯津之伯;《越絶書》記越王句踐畜雞豚,將伐吳,以食死士;《韓詩外傳》記孟子少時,孟母向鄰人買豬肉給他吃,以示守信不欺。最後四句末解,指豬之為物,雖身處卑穢,猶能在歷史上留下供人談論的材料,寄語讀者當及時努力,否則年光飛逝,他日寂寂無名,追悔莫及矣。
現代人能寫對聯和舊體詩的不多,就算是大學中文系畢業生,也未必個個能寫;畢竟,時代轉變,也毋須要求所有人都能寫。但要知道,對聯和詩歌,用字求精練,內涵要豐富,我們儘管不能寫,也必須學習、認識,才能有效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
(作者為陳樹渠紀念中學校長、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