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我們為孩子做了足夠的準備嗎?

    羅慶琮

    上世紀末,很多教育家指出:我們的學生將會生活在一個複雜多變的後現代社會,我們必須改革對他們的教育,使學生有所準備。進入二十一世紀差不多二十年了,不論從宏觀世界出現的黑天鵝、灰犀牛,到現實生活的職場變化人際關係,都反映出當年預見不虛,我個人認為,即使在教育制度上沒有重大的改革,為了孩子,我們也可以在學校生態上做點工作。

    首先,當前世界資訊爆炸,假的、以偏概全的、利用不當的比較、引導讀者作出錯誤結論的資訊比比皆是。我們要幫助學生提高分辨能力,個人認為,現有的批判性思維訓練層次相當低,有如讓學生在淺水風平浪靜的環境學游泳,出到社會在大海中容易被淹沒,學校可以見縫插針的加強學生對社會傳媒的分析和吸取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免疫力。

         邁克爾·富倫 (Michael Fullan) 曾說:多樣性是黃金。依照這個原理,學校有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老師,對學生很有好處。有一次有個家長投訴,她兒子的班主任管教得特別嚴格,孩子不高興。我告訴她,這是你兒子的福氣,我們的老師一般很寬容,難得遇到一個嚴師,如果設想他在學校十二年,都是由同一類型的老師培養,他的成長會太過單一,不能適應複雜多樣的社會。當然學校要有統一的文化,但也有不同性格和專長的老師,為學生將會在社會遇到不同特點的人做好凖備。同樣,讓孩子有機會和不同專長、性格、文化背景、家庭背景的同學共同成長,可以為他們能在多元社會或不同的國家生活打下基礎。我曾收取一些其他民族的學生,由於不同的文化背景,讓孩子們自小就有多樣化的朋友,幫助他們成為既掌握自己文化,又尊重其他文化的世界公民。

    由於社會複雜多變,我們下一代將會遇到較多的波折,成功與失敗會互相交替。相反,學生在學校的經歷比較單純,成功的學生往往一直成功,而失敗的學生往往不斷失敗。最可惜的是有些「學霸」在社會遇到挫折,往往失落而放棄。我們培養學生應該好像練馬師訓練馬匹一樣,根據不同學生不同的特點在不同的領域在不同的時候給予不同的鞭策和鼓勵,使他們有不同的波折,在波折的成功與失敗成長,使之勝之不驕,敗之不餒,培養出堅毅的精神。

    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課程設置等頂層設計當然重要,但是每所學校的生態也很重要。我覺得每所學校都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態,為孩子能在動盪多變的世界安然生存。

    (作者為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榮譽外務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