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祥麒
每年一度的校際朗誦節報名期已結束,負責訓練的老師正忙過不了,都為十一月中開鑼的比賽爭取更好成績而努力。究竟訓練朗誦有甚麼秘訣?怎樣才能出奇制勝?以下先談「個人訓練」的要點:
(1) 角色選拔
從課堂的教學上來說,老師要照顧所有學生,訓練他們由朗讀而朗誦,以期提高語文水平,這是責無旁貸的。然而,參加朗誦比賽,特別是校際的賽事,不可能全部學生參與。除非老師有意藉該等比賽讓學生得到「失敗」的滋味,否則便須慎選角色,以最好的姿態代表學校出賽。盡了本份人事後,管他天命歸於何處,「勝固欣然,敗亦可喜」,心理上總是安樂的。
選角之時,首要考慮的,是學生的吐字是否清晰,音量是否宏大。能有演戲天份,不害羞,不怯場,舉手投足自有懾人眼目的天賦的,是為首選。但「完美」的人千中無一、二,後天的補救,「人一能之己十之」的努力,加上老師的鼓勵與栽培,很多時也能「化腐朽為神奇」的。
(2) 聲情示範
教師選好參賽者以後,須安排時間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誦材,或要求學生自行收集資料,詳細閱讀。為節省時間,我喜歡向學生示範(有時更錄音),要求他們模仿,到達一定水準後,再要求學生自我突破,發揮其聲情之所長。
(3) 互相觀摩
很多時,參加同一組比賽的不止一名學生,同組的甚至不同組的互相觀摩很重要,相觀而善之謂摩,同學間彼此切磋,自會取長補短。教師或於適當時候點撥一下,既省時,也省力。
(4) 以舊帶新
訓練期間,學生的表現總有高低之別,一些資深的、曾獲獎的學生表現自然較優。教師如能善用學生的表演欲和領袖魅力,以舊帶新,以優帶劣,以巧帶拙,以強帶弱,總之,由富朗誦經驗的學生指導新參與者,更可產生互動效果及發揮學生的創意,令訓練更具成效。「朗誦學會」或「朗誦小組」成為充滿生氣的學習團隊,整體的成績自然突出!
(5) 逐步改善
訓練不可能一蹴即就,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師每次訓練學生的時間毋須太長,最重要是能指出學生待改善的地方。在時間安排方面,教師可分多次會見學生,而每次集中訓練一項技巧或改善一個重點,然後讓學生自行回家努力練習,既可節省時間,也讓他們「有時間自我揣摩」;不然,到了某些時候,教師便會覺得「拉牛上樹」,無所措手足了。
(6) 當眾表演
學生技巧成熟了,讓他們當眾表演非常重要。多讓他們面對群眾(特別是陌生的群眾),才能避免在正式比賽或表演時膽怯失準。
至於訓練集體朗誦須關注的要點,下文待續。
(作者為陳樹渠紀念中學校長、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