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沒有逆境的「天空」

    徐區懿華

    自農曆新年以來,輕生事件的數字不斷上升。輕生者當中有不少是學生,故此社會上有聲音指出香港教育出現問題,令學生壓力太大。

    近年香港教育已出現了重大的轉變, 大部份學生的學習生活已不再像以前般只有「上課、測、考、默」,而是增添了大量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 幼稚園免費教育,加上十二年免費教育,已保證了學生的接受教育的機會。學習壓力雖然一定存在,但不見得今天學生所面對的壓力比以往大得多。

    社會上保護兒童的措施亦不少。法例規定不可獨留16歲以下兒童在家;遊樂場設施亦必須高度照顧兒童的安全。現今在遊樂場中,甚少見到有鞦韆,有的都是供幼童使用下身全包圍的多,滑梯都是矮矮的。遊樂場亦必有「兒童使用遊樂設施必須由成人看管」的提示。提示語句正反影了社會的價值觀:成人對孩子的照顧責任是須「寸步不離」。

    曾參加過一項教育人員法津知識培訓課程,獲知教師在學校的責任不少於一位家長對孩子照顧的責任。在教育專業中,為顧全學生的自信、自尊的發展,都會循循善誘、多鼓勵、少責罵。當然,如學生有違規行為,受責備是少不免。然而,亦有家長認為孩子違規亦不應受責備,到學校去與教師校長理論,此亦令部份孩子認為自己犯錯無須被問責。與同學爭執,家長代「出頭」的情況亦時有所聞。

    動物界中,獅子為讓幼獅在激烈的競爭中具備生存能力,剛出生不久的幼獅經常被公獅推下山崖,並須自己想辦法爬上來。只要幼獅沒有生命危險,父母決不伸出援手。人類社會競爭之激烈亦是有增無減,但看看我們今天培育孩子的方式,他們要在哪裡才可以經歷逆境?

    也許正因如此,另類的教育方式如軍訓和歷奇訓練營等活動越來越受歡迎。營內「刻意營造」困難,學生須面對不同的挑戰,盼望學生在控制範圍內的逆境中,學會堅強。帶出的深層意義及經歷,學生在營外鮮有機會接觸到。然而撰寫此文時,從報上讀到由於懷疑訓練過程涉及虐兒而有人「求警協助」。當然違法的行為不應被容忍,但如只是嚴格教導,香港社會又能否接受? 看到這個情境,還有誰願意為我們下一代茁壯成長出一分力呢? 除了減壓,我們是不是更該想想如何提供抗逆的學習經驗,以培養下一代的解難能力和自強不息的個性?

    (作者為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