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父母為子女覓校

    羅慶琮

    孩子長大過程中,做父母的最頭痛的其中一項,就是為子女找學校。家長往往覺得過程中,他們是被動的,學校是主動的,子女的前途取決於他們能否進入心儀的學校,而所謂心儀的學校是公眾一般認可的名校。

    其實父母在過程中有很重要角色,他們可以根據自己對子女的期望和孩子的特點,規劃孩子的成長。香港現在是,將來更是,是一個發達而多元化的社會,應該有多種發展途徑,容納不同特點的青年人,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個性,發展其潛力,使他們樂意在善長的方面成長。而且,很多研究都指出,影響一生主要不是學業成績,而是相關的技能和態度。基於這個原因,家長應該為他們選擇最適合的學校。其實,沒有一個單一標準何謂好學校。如果孩子是活躍的,一般來說,比較適宜進入一間比較開放寬鬆的學校。但也許家長覺得他/她太鬆散了,刻意放進一間比較嚴𧫴的學校,也未免不是一個好選擇。如果你相信未來世界需要多方面才能,而你希望子女能夠全面發展,應該選擇一間多元化的學校。但是如果你認為未來二三十年世界都是學歷分數掛帥的,而祈求孩子平平穏穏過一生的,有條件的就選一間注重學術成績的學校吧。如果你認為孩子很有個性,特別是資優的,你就要選一些比較包容的學校。

    不論你孩子進入或𣎴能進入心儀的學校,家長還是可以起關鍵的作用,我認為,學校只是提供一個學習環境,照顧大多數學生。孩子能否在學校受到最好的教育,還要家長作出對孩子相應的政策。一個孩子放在水平比較低的學校(big fish small pond), 或放在比較高的學校(small pond big fish), 都有優劣。有研究指出,前者學生有較高的自信,因而有較高的成績。但經驗告訴我們,亦有要求低,動力不足的問題,因此家長可以向學生適當提出一些額外要求,給予刺激。後者則要提高學生成就感,提供他們有成就的機會。此外,小學生升中由於升上不同學校影響其自我觀。一些名小學學生升上一般中學,特別是遇到升上名校的同學時,容易出現情緒問題,家長要著重給予輔導。

    總而言之,學生由幼稚園升小學和由小學升上中學,由選校到轉校,都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其中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最好和孩子一起商量,共同參于,使學生這個過程中,經歷考驗,在人生過程中上了一課。

    (作者為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榮譽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