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芬蘭教育之旅

    林建華

    筆者於五月初跟香港直資議會三十多位校長及教師前往芬蘭作教育交流。芬蘭於1917年脫離俄國成為獨立國家,人口約有550萬,有近140萬人口居住於首都赫爾辛基及近郊。芬蘭國家及人口雖然很小,但在國際量度指標方面表現出色,包括經濟競爭力、國民自由、生活素質等都排在世界前列。

    眾所周知,芬蘭學生在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PISA) 的評核表現,閱讀、數學、科學等成績,均名列前茅。芬蘭為7-16歲的學生提供的免費教育,從2015年開始幼兒亦可獲得一年的學前免費教育。芬蘭有二十所普通大學及三十所理工大學,在最近lQS的國際大學排名中,芬蘭的爾辛基大學排名全球第七十名。

    在我們的參觀訪問中,芬蘭人對他們的教育制度很自負,世界很多國家都對芬蘭教育制度抱有很大的好奇心。芬蘭的教育為什麼這樣出色,筆者從參觀過程中有以下的體會:第一、芬蘭的教師專業地位崇高,雖然他們的教師薪酬在全世界比較來説並非太高,但教師的社會地位跟醫生及律師一樣高,每四位芬蘭人就有一位願意當老師,而老師的學歷要求也很高,除了學士學位外,任教中學及小學老師亦需要擁有碩士學位。第二、是學校的課程較有彈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擁有很大的自主權,教師每年的教學課時大概為六百小時左右,而每周老師亦有兩次共同備課節數 ,教師的培訓著重課程設計及學生評估; 在小學基礎課程中更沒有統一的公開評核考試,學生沒有公開考試的壓力,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個別表現而進行評估。第三、學生在課堂中做到真正的自主學習。在參觀過程中,筆者看見學生可以在課堂的任何角落進行學習,有些坐在桌椅上,有些坐在地氊上,有些甚至藏匿在書桌的下面進行個別學習,我們站在香港教師的角度真是匪夷所思;教師在每一學習任務中亦可佈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學生可選擇高、中、低的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學習或接受挑戰,但學生都非常專注地進行學習,他們在無壓力底下享受真正的學習過程。第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及志願,選擇普通高中學校或職業/專業導向的高中學校升學,有40%以上的學生選擇與自己興趣有關的職業高中課程,而全國亦有超過三十多所理工大學供學生繼續升學。

    (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榮譽執行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