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道德勇氣

    鄭建德

    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曾慨歎說:「我感到好奇:身體的勇氣應該在世界上很普遍,而道德勇氣卻如此的罕見。」當我在媒體上看到年青人在做極限運動,飛簷走壁的時候,我看到他們身體上的勇氣;可是當我看見他們在做道德抉擇時噤聲,又或是隨夥,則驚訝馬克吐溫的觀察是如此真實。

    年青人特別重視朋輩的認同,所以亦特別容易在朋輩壓力下做出超越自身道德底線的事情,如婚前性行為和吸食毒品等,所以要「企硬」,的確需要有道德勇氣。雖說道德價值觀因人而異,但在學校的道德教育裡總會把一些社會普遍認為真、善、美的價值觀灌輸給學生,例如誠實、尊重、守法等。所以,社會雖然沒有一套放諸四海而皆準的道德規範,也會有一些普世價值可作指標。

     據我看來,道德勇氣可以在三方面展現。第一,要拒絕不合道德規範的邀請;第二,要指斥不合道德規範的行為;第三,要表揚合乎道德規範的表現。如前文所說,年青人特別容易在朋輩壓力下做出超越自身道德底線的事情,正如每年都有媒體報導大學迎新營的意淫玩意,我相信很多新生都在群眾壓力和現場氣氛下被迫參與,假如你身在其中,你會拒絕嗎?拒絕參與可能被指為不合群,甚或被排斥;此外,假如你不是參與者,而只是旁觀者,你會為被迫參與的同學發聲嗎?指斥不合道德規範的行為可能會被指多管閒事,甚至招致損失,你仍願意鼓起道德勇氣嗎?

    至於第三方面,即表揚合乎道德規範的表現也要道德勇氣,可能令你大惑不解,但事實的確如此。社會上有時對於好人好事也會有負評,例如讓座他人可以被譏為「扮好人」,見義勇為也可被解讀為「博出位」,這些負評很容易令人氣餒;故此,適當的表揚能為社會帶來正面的信息,這種表揚確實也需要道德勇氣。

    慶幸我的信仰為我提供道德的尺度作為依據,而信仰的力量又給予我勇氣去實踐道德生活。因為真正的道德勇氣是先以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然後才有說服力去改變他人。

    (作者為滙基書院(東九龍)校長,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副主席)